新闻中心

这出《戏台》,值得等待 “喜剧之王”陈佩斯再度归来

来源:青年时报刊发时间:记者:

 
 
 

一出好戏,是值得等待的。昨晚,在杭州这个突然一雨知秋的上班日,观众们穿着各种季节的衣服守在大剧院门口。这是舞台剧《戏台》在杭州二轮巡演的最后一场,大概全城的黄牛都出动了,地铁站出口熙熙攘攘。嘿,由杭州文广演艺集团引进的“2018陈佩斯喜剧作品展演”,就此鸣锣开场。

依然记得2016年12月《戏台》在杭州大剧院的首轮演出,几乎只用了一周时间,两场演出票就全部售罄。而这次的二轮,今年5月底开的票,也是用了一周的时间,全部售罄。也就是说,如果你没有提前4个多月买票,那基本没戏。现场更多的是像我这样,因为错过首轮演出而捶胸顿足22个月的铁杆观众。

其实有很长一段时间,我对陈佩斯的作品持保留意见。脱离那些个久远年代春晚小品后的他,几次采访下来总给人一种不苟言笑严肃紧张的感觉。有人说,喜剧演员在现实中都是严肃的,因为他把所有的笑声都献给了舞台。但从他早期的舞台作品中,你能感受到他的压力。昔日与央视的版权之争,于我们而言是茶余饭后的谈资,而于他而言,却是经年来苦苦煎熬的切肤之痛。曾经一度,他甚至选择躲进深山种树。

好在他始终知道,尽管自己改变不了小人物的宿命,但他比那些大人物更需要笑声。如今通过《戏台》再度接触,你能感受到陈佩斯舒展了,通畅了,又可以谈笑风生了。人生这几十年的风雨磨难,被他硬嚼着吞下去变成功力打通任督二脉,那个昔日的人民艺术家陈佩斯又回来了。

《戏台》这出戏,陈佩斯坦言:“原来60岁艺术生涯就是为它准备的。”当初收到编剧毓钺的来稿时,陈佩斯表示并没有太在意,便放着让太太先看。直到第三天,他无意中听见太太在书房里看乐了,方才拿起剧本认真看了一遍。“一个年代不详却有着寓言性的故事,编剧的智慧超越我的想象。”

毓钺,这个姓爱新觉罗的编剧实在是太厉害了。作为恭亲王的嫡系后裔,他让这部《戏台》充满了京味与贵族气。一个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下的北京戏院后台的故事,被他写得活色生香。显然他是京剧行家,梨园行把唐明皇尊为“祖师爷”,戏班内装行头的盔头箱子,别的行当都不能坐上面,只有地位最高的小花脸可以坐,此皆尊崇祖师爷之遗风。这样的细节,在剧中比比皆是。

故事从一个京城闻名的大戏班来戏院演出开始,然而遭遇兵荒马乱的时局,当不懂戏的攻城首领洪大帅要求戏班把他最喜欢的《霸王别姬》由悲剧改成喜剧时,这样的戏剧冲突,显然充满了爆笑和隐喻的效果——虞姬送别要笑嘻嘻的,霸王项羽要顺利过江去见江东父老,还得喜庆地披上另一出《法门寺》大太监刘瑾的红绿披风,陈佩斯那种欲哭无泪的表情真是恰到好处。从头笑到尾,最后的那声枪响,却透着悲凉。一束光打下来,陈佩斯扮演的侯班主站在台中间,那句“这才对味,老一辈留下来的东西不能改”,让人笑着笑着就哭了。

《戏台》的可贵之处在于,不仅仅杨立新和陈佩斯,每一个演员的演技都是在线的,每个人物的情感也是充沛的——送包子的底层小贩也有戏曲票友的骄傲,那些个靠卖艺糊口的戏班老板与角儿,也有着自己的气场与底线。齐活了,就那么厉害。偷偷告诉你们,错过的观众可以继续耐心等待,明年12月,《戏台》还来杭州。